永乐皇帝:朱棣传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孙晟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北伐开始之前,朱元璋曾经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北伐作战计划。会上,常遇春首先发言,他认为:“今南方已定,兵力有余,直捣元都。”[《明史纪事本末》

]说白了,别玩虚的,黑虎掏心,直驱元都,不愧是“常十万”。

常遇春的方案被朱元璋否决了,因为他认为:“悬师深入,顿于坚城之下,馈饷不继,援兵四集,非我利也。”说白了,打仗不是黑社会斗殴,还是要考虑管饭的后勤问题,长驱直入不如步步为营。

由此看来,朱元璋的水平明显比“常十万”高出一头。

最终按照这个构想,明军确定了基本的战略方针:先取山东、河南,控制潼关防范关中,而后渡河北上,攻取元大都。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月初一,徐达、常遇春统领二十五万大军,经淮河北上,开始北伐。十二月,明军按照计划攻入山东。

北伐首战,徐达、常遇春选择了王宣、王信父子镇守的沂州。这两人原本是察罕帖木儿麾下将领,察罕帖木儿被杀后,两人继续盘踞沂州。面对明军,这父子二人首鼠两端,结果被徐达识破,水攻沂州,王宣被迫投降,北伐首战告捷。

之后,徐达继续攻击山东行省重镇益都路。益都路守将普颜不花,拜别老母后出城与明军死战,结果兵败被杀。两仗之后,山东元军主力被击溃,济南、东平等重镇守军全部不战而逃。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四月,山东平定,徐达、常遇春统领的明军主力没有急于渡河北上攻击元大都,而是转兵西进,攻入河南,兵锋直指宋朝故都汴梁。另一面,为了配合主力,邓愈统领明军由湖北襄阳出发,攻入南阳。

元朝汴梁守将李克彝眼见明军势大,不敢再战,弃城而逃。徐达不战而夺取汴梁,继续率军西进,攻克虎牢关,直指洛阳城。

河南元军主将脱因帖木儿集结五万人马,列阵洛水以北,决心在此与徐达决战。此战,明军先锋常遇春“单骑执弓矢冲入其阵”[《明史纪事本末·北伐中原》

],被二十多个蒙古骑兵拿长矛围攻,常遇春毫无惧色,“发一矢,毙其前锋,大呼杀入”。徐达指挥明军全线发起进攻。脱因帖木儿抵挡不住,元军在河南境内的最后一支主力部队全线溃散,脱因帖木儿逃往陕州。

五月,明军转战河南、夺取潼关,朱元璋亲临汴梁前线慰问全军,明军士气大振。

此时,元朝内部依然没有停止争权夺利,实力最强的扩廓帖木儿不受信任,自己盘踞太原一带不愿接受元顺帝朝廷的调遣,元大都北京防御力量空虚。

明军决定暂时利用潼关天险对陕西军阀李思齐、张良弼采取守势,集中主力渡过黄河北上,攻击元大都北京。

七月,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徐达、常遇春率领明军精锐北渡黄河,一路所向披靡,元大都一片惊恐。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永乐皇帝:朱棣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