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信心: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_大国信心: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章节

发布时间:2023-11-24 编辑:小编

他又说:“我们的想法是,目前你们不必搞这些东西,还是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发展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生产,改善人民的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比搞原子弹强。如果你们十分想办这件事,而且是为了进行科研、培训干部、为未来新兴工业打基础,那么我们可帮助先建设一个小型原子堆。这比较好办,花钱也不太多。

毛泽东回答说:“也好,让我们考虑考虑再说。”其实,毛泽东想搞属于我国自己的核武器的决心很坚定。

经过几轮谈判后,苏方终于答应:有限度地帮助我国发展核武器。

因此,1955年11月16日,中央决定设立三机部,主管我国核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以配合苏方即将提供的援助。后来,三机部又更名为二机部。

01957年10月15日,中苏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两国政府的正式协定,简称《国防新技术协定》。

协定规定:苏方援助中国研制原子武器,其中包括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

1958年1月,李觉出任刚刚成立的二机部九局第一任局长。这是二机部最重要的一个局,负责核武器研制和基地建设工作。两位副局长是吴际霖和郭英会。

1月21日,吴际霖拟定了九局《1958年工作纲要》及第一季度工作计划。

3月,苏联专家安德列耶夫・卡列尼奇等12人选厂组来到中国,开始选厂筹备。

5月,李觉、吴际霖、郭英会、何广乾和苏方专家初步选定青海省海晏县的金银滩为原子弹研制基地。

6月21日,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

因此,中央很快批准了李觉的筹建报告,确定核武器研制基地建设为02工程。

3个月后,由来自全国各部队的2000名转业干部和战士,以及7000多名民工和2000多名建筑工人,组成了万人施工大军,顶风冒雨,昼夜不停,浩浩荡荡地向中国西部进发。

铁道兵部队和交通部十万火急地抢修铁路和公路。

来自全国各地的器材、设备源源不断地运来。

数以千计的大学毕业生、留学生以及刚从国外回来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原子弹研制的进军行列。

1958年7月,新成立的北京第九研究所,在花园路破土动工,作为接受苏方提交原子弹模型与技术资料的场所。

与此同时,浓缩铀、反应堆、核燃料元件、铀水冶炼等工厂和矿山的建设陆续展开;苏方援建的反应堆、加速器在北京西南部坨里建成并正式移交使用。

就这样,我国一场规模空前的核武器的战役正悄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就在这个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推荐小说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大国信心: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_大国信心: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章节
返回顶部